記者 吳蘇 胡智賢 通訊員 趙重良 文/圖
平利南部,甘棠故里;山水如詩,壯景當歌。
十月的洛河鎮,像一幅渾然天成的粉彩畫,飛云流霞點綴蒼穹、斑斕彩葉鑲嵌群山,連片茶園翠色如蓋、農田沃野遍植稼穡。農家后院瓜果飄香、畜禽興旺,特色民居與山水風光交相輝映,勾勒出村美民富產業興的喜人圖景。
洛河集鎮俯瞰圖
緊扣平利縣委、縣政府的統籌謀劃,近年來,洛河鎮黨委、政府以創建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為統攬,以農業農村工作高質量發展為中心,聚焦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在黨風建設、基層治理、生態保護、產業發展、文化建設等多個維度都取得了顯著成效,著力增強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勾畫出為“醉”美洛河添彩、為大美平利增光的華美篇章。
注入文化基因添動能
黃洋河畔,碧水東流,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洛河廣場,是洛河街社區居民休閑聚會的好地方。“十三五”期間,1340余戶村民從溝壑起伏的山間搬到這片環山繞水的生態福地,過上了樓上居住、樓下就業的好日子。2018年,洛河廣場與社區同步建設,等到搬遷群眾全部就位后,這里逐漸成為社區居民日;顒拥闹行。當下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階段,洛河廣場承載的功能更加多元化。
從社區主干道進入廣場,入目便可看見兩側的墻壁上張掛著廉潔文化故事和宣傳標語。“去年,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洛河廣場被賦予了廉潔文化的內涵,將廉潔元素與洛河鎮的歷史文化相結合,打造出別具特色的文化墻,構建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廉潔文化陣地,開創了廉潔文化建設的新局面。”談起令人耳目一新的廉潔文化廣場,洛河街社區黨支部書記王君娓娓道來。
我以不貪為寶、陶母退漁、于謙拒玉貓……一個個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廉潔小故事,在社區居民日常休閑聚會的時候,以潤物無聲的形式浸潤著他們的內心,豐富了他們的精神世界。“通過這些小故事,我也更加愿意了解廉潔文化,包括鎮上、社區干部經常給我們宣講的法紀知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希望像這樣正能量的傳播途徑越多越好,有助于我們涵養好家風、培育好民風。”社區鄉賢李大爺談起廉潔文化建設的意義時,感觸頗深地說道。
除了廉潔文化,當地還將新民風建設融入基層社會治理中,結合當地實際組建了一支以當地有威望、有本事的能人為主的鄉賢隊伍,以能人鄉賢示范帶動社區文化建設,充分發揮能人領頭羊作用,起到由點及線,由線及面,從個人到家庭,從家庭到村莊的引領作用。
為提升以鄉賢隊伍促社區道德文化建設的積極作用,當地在洛河社區成立道德評議委員會,設立道德講堂,加強鄉賢文化骨干隊伍建設,廣泛開展“群眾說、鄉賢論、榜上亮”新民風道德評議活動,營造“學榜樣、追榜樣、超榜樣”的良好氛圍和社區新風尚。同時廣泛開展“家風家訓進萬家”等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引導群眾注重家風家教,弘揚傳統道德文化,引導大家孝敬父母、尊老愛幼、互幫互助。
在洛河鎮文明實踐所,“凝聚群眾、引導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標語十分醒目,文化長廊里“傳幫興樹曬”的各種實踐活動昭示出這里濃厚的文化因子。王君介紹道:“今年暑假期間,我們組織的洛河街社區小課堂活動反響非常不錯,通過組建以大學生、退休教師等群體為主的志愿者隊伍,給社區的留守兒童免費輔導作業、教授書法,拓展他們的知識空間,贏得了學生和家長的一致好評。”“我文化水平不高,也給娃輔導不了作業,暑假就怕把孩子耽擱了,今年可好,鎮上組織了志愿者隊伍,天天早上我們把孩子送來就可以,小孩學到知識了,我們大人也少操心。”談及“小課堂”志愿服務活動,學生家長肖娟便贊不絕口。
開展暑期小課堂志愿活動
事實上,在實踐站豐富的活動列表上,“小課堂”志愿服務只是其中一項,“紅馬甲”關愛老人、“全民愛閱讀”讀書分享會、“平安知識進社區”法律宣講等多種多樣的活動,不斷充實著社區居民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在全鎮范圍內掀起了文明實踐的熱潮,凝聚起精神文明建設的澎湃力量,進一步豐富了洛河鎮文明創建的品牌和內涵,打造黨建引領出成色、基層治理添亮色、文化建設增底色的美麗洛河。
民風淳、家風好、作風實需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根源于黨風正。洛河鎮實施“鑄魂”工程,完善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制度,規范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組織生活制度,完善黨員“承諾、踐諾、積分、評議”分類考核辦法,強化日常管理。實施“強基”工程,抓實基層黨建,持續開展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深化“三聯”工作機制,豐富活動載體和方式。實施“提能”工程,抓強干部隊伍,每月定期開辦“洛河講堂”,提升綜合素質,探索完善干部人才培育“導師幫帶”“目標考評”清單,統籌推進專家人才進村、返鄉能人興村、鄉土人才富村、專技人才聯村、黨政人才駐村,充分激發干事創業活力。
厚植生態底色興家園
色彩鮮艷的文化墻,干凈整潔的村道,談笑風生的村民……走進洛河鎮蓮花臺村,一派依山傍水的田園風光映入眼簾,美麗如畫的村莊處處透著蓬勃發展的朝氣與活力,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大美蓮花臺村
“老院舊屋穿新衣,留住鄉愁和記憶”幾個大字與干凈整潔的院落、白墻黛瓦的老屋、赫然高掛的紅燈籠相映生輝。黨修國正認真地拿著掃把撣門前的灰塵,一副不掃干凈誓不罷休的架勢。
“之前這里就是豬圈、雞圈、旱廁,還有亂七八糟的菜地,夏天蒼蠅亂飛,雨天泥濘不堪,孩子們外出后都不愿意回來住。”黨修國見到記者后,停下手中的活路,忙不迭咧嘴笑著說:“自從村上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后,我們這兒可是大變樣,該拆的拆了,該規整的都歸置整齊了,住著舒服啊。眼見著村干部帶頭為我們弄干凈,我們也不能閑著,不能拖后腿。”說著,黨修國指了指家門口張貼的“十星級文明戶”“民風建設鄉賢示范戶”榮譽牌。
黨修國所住的院子名為黨家院子,是蓮花臺村開展“掃干凈、擺整齊、改旱廁、清污淤”專項行動的樣板。該村以黨家院子為例,接連打造了張家院子、王家院子等特色院落,通過創建“住戶評分公開晾曬”長效機制,全村住戶統一掛牌,明確“門前四包”責任,實行“紅黃綠”動態管理,定期檢查、晾曬、評比,倒逼村民化旁觀者為參與者,形成村內環境戶戶包門前,人人當模范的良性循環,有效鞏固人居環境整治現有成果。
蓮花臺村是洛河鎮厚植生態底色、構建美麗鄉村的生動寫照。近年來,該鎮堅持以生態文明為統領,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推進“掃干凈、擺整齊、改旱廁、清淤污”專項行動,統籌推進河湖“清四亂”工作,掀起創建省級幸福河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新高潮,不僅扮靚了村居院落的“面子”,更盤活了增收致富的“里子”,發展庭院經濟,吃上了“綠水青山”帶來的“生態飯”。
坐落于豐壩村四組的李家小苑,占地2000余平方米,青山綠水環繞,交通便利,自建成后,深得游客青睞。走進一塵不染的小院,灼紅的月季和蒼翠的綠植相映成趣,三排徽派平房幾字型排開,西南角一個涼亭更添幾分詩意,一派清新悠然的農家田園風光景象引人駐足。
“這里原來是一處撤并的小學,場地大,周邊田園風光特別好。眼見著閑置廢棄,特別可惜。我們便商議,鼓勵村里的能人大戶李證輝接手,盤活‘沉睡’的資產,發展庭院經濟,走農旅融合發展之路。”洛河鎮副鎮長胡順章邊走邊介紹說。
利用“小庭院”,推動鄉村“大振興”。洛河鎮通過把發展庭院經濟與促進村民增收結合起來,堅持“原生態”“低成本”“有特色”發展理念,引導村民以家庭為陣地,與特色產業相融合,充分調動村民發展庭院經濟的積極性、創造性,發展農旅經濟,增加收入,提升生活品質。
“改舊如舊,留住鄉愁”是李證輝設計規劃小院的初衷,從舊房修繕改造、庭院整修到菜品定位、內外環境布置,他都以游客體驗為主,堅持走洛河特色、洛河印象,因此自小院建成對外營業后,吸引來大批游客,很快在集鎮周邊乃至全縣躥紅。
“我們的菜品除了自家種的,就是從周邊群眾的園子里收購的,吃起來有家的味道,做法也很地道。”說話間,李證輝帶我們來到了小院外河邊的菜園子,“游客來了以后,除了可以品嘗地道的農家菜外,還可以來這里體驗采摘樂趣。”
生意越來越紅火,收入也漸長,人手不夠的時候,李證輝還會從周邊請一些農戶前來幫忙打下手,招待游客,農家“方寸地”真正變成了致富“聚寶盆”。
王長珍家就住在小院不遠處,每到小院人手不夠的時候,她和丈夫便會應邀來給幫忙打下手。“過來干的都是手上活,我們兩個人一天也能掙上200多元,有時候菜園里有吃不完的菜,還可以摘了送到這兒換點零花錢。”正在忙著抹桌子的王長珍笑瞇瞇地說道。
夯實產業本底富鄉親
深秋的陽光明媚而不刺眼,灑在丘陵山坡上,給莊稼農田都鍍上了一層金色的輝光,已經收割完畢的稻田,正迎來短暫的休憩時刻,為冬油菜的種植騰出空間。
“以前村民都靠人力收割稻子,不僅效率低下,而且隨著農村勞動力的短缺,讓收稻的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都大幅提升,挫傷了農民種植的積極性,對農業發展很不友好。自從我們將稻油一體化高產栽培技術和‘三新’技術試點推廣運行后,可以說種糧效率顯著提高,像前段時間的連陰雨天氣,全鎮的稻谷收割也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站在獅子壩社區的田坎邊,洛河鎮副鎮長胡順章向記者介紹起當地糧油種植的新技術和新賣點。“‘三新’技術就是通過推廣施肥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機具,使農民在育苗、種植、收割階段節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讓糧油生產更便捷、更高效。”
隨著話語落地,只見不遠處的農田里,正在運轉的收割機轟隆隆地將最后一塊尚未收割的稻谷吞入機器。“機器收割很快的,像這塊田比較平坦,只要半個小時,我就能收割1畝地,稻谷稈也即刻粉碎還田了,這樣采收的稻谷雜質少,顆粒干凈,比傳統收割方式好的不是一星半點。”關停機器,安壩村二組村民余靜一一羅列著機械耕作收割的好處。
安壩村富硒糧油基地
在農業大鎮洛河,活躍著一群思維敏捷的新農人,他們充分抓住機遇,在廣闊田野間,因地制宜地為“三農”發展蹚出了一條新路子。
今年44歲的周平柱就是其中一位。2018年,周平柱辭去了大城市的工作,踏上返鄉創業之路。立足洛河鎮的獨特地貌和基本鎮情,以及農民生產工具大多比較原始,糧食播種收割效率低、回收慢的現象,周平柱萌生了發展糧油生產機械自動化的想法。他首先投入50萬元資金,成立了平利縣盛豐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針對糧食生產的需要,先后購置耕種收全程生產機械20余臺,建設糧油加工廠房1050平方米,購買大米和油脂加工設備,流轉土地600余畝,基本實現了從耕種、栽插、防治病蟲害到收割的全程機械化作業。“現在我們有飛播機、旋耕機、收割機、烘干機等各種適用于農事生產的大中小機械,能滿足大家從播種到收割、從翻耕到病蟲害防治的一系列需求,接下來,我將繼續把產業做好,為鄉親們做好服務,在‘三農’陣地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樸實的話語背后,暗藏著當地以農為本、興農助農的發展決心。
牢記糧食安全“國之大者”,洛河鎮黨委、政府堅決抗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大力推進規;a,堅決守牢糧食安全底線,全面完成全年糧食生產目標任務。截至目前,擴大建成安壩、獅子壩兩個富硒糧油基地,扶持盛豐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推廣規;N植服務,完成發展糧食種植2.69萬畝,大豆生產0.48萬畝的任務目標。發展特色種養業,完善聯農帶農機制,把農戶牢牢嵌在產業鏈上,實現加工在鎮、基地在村、增收在戶。
而當我們把目光縱深到全鎮的各個村落,便會發現不止糧油發展方興未艾,茶葉、魔芋、中藥材、烤煙、蜂蜜等特色產業亦如萬花筒般異彩紛呈。依托鄉村建設服務公司,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和帶動能力持續提升。優化保障服務,促進就業創業,大力發展“歸雁經濟”,建成洛河鎮項目集中區。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鎮高效密植茶園已達到1.5萬畝,實現了人均一畝茶的發展目標。每年春夏秋三季,茶園里面到處活躍著村民采茶收茶的身影,洛河鎮也因此成為全縣的茶葉重鎮。
農村實用人才茶葉技術培訓
康傳生成立的康龍茶業有限公司是該鎮的茶產業發展龍頭企業。為了擺脫單一產品對企業發展的桎梏,延伸產業鏈條,生產了15年綠茶和黑毛茶的康傳生在今年也加入了紅茶生產的行列中來。他先后從外地邀請名師到企業進行技術指導,再引進一批紅茶專業生產設備?祩魃牟璁a業步入蓬勃發展期后,采茶期固定用工近千人,將安壩村、三坪村等集鎮村茶鮮葉全部“吃了個干凈”。
按照洛河鎮黨委、政府的規劃,聚力產業先興帶動鄉村振興的發展目標,“十四五”期間,將著力鞏固以茶飲為主,中藥材、特色種植、生態豬、魔芋為輔的產業發展格局,以農產品開發為重點,提升市場主體創新發展能力;全產業鏈開發茶葉、富硒稻米、魔芋、小雜糧等富硒食品加工業,擴大洛河富硒大米等品牌影響,促進農產品營銷,以暢銷促生產、帶基地、揚名氣、保增收,為群眾“鼓起錢袋子,過上好日子”而賡續奮斗、不懈努力。
大道致遠,鵬程萬里。站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時間支點,洛河鎮黨委書記陳平川表示:“工作是干出來、拼出來的,洛河鎮將立足生態本底優勢,充分挖掘鄉村潛力、培育農民動力、激發市場活力,不斷探尋善治之策,拓寬共富之路,建設秀美家園,讓奔走在鄉村振興路上的洛河百姓以更加昂揚的姿態迎接美好富裕的新生活。”